
莆司函〔2023〕6号
答复类别:A类
市教育局:
《关于重点加强校园防欺凌教育的建议》(2023129号)已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强化机制抓保障。始终把青少年作为普法重点对象之一,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维权工作纳入全市普法规划、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教育、团委、妇联等相关单位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清单及工作内容,形成部门合力,对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有力保障。出台重点市直单位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工作任务安排,把《反有组织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禁毒法》等与青少年成长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其中,明确相关单位普法“责任田”,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二)强化宣传造氛围。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形式,联合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多部门,结合开学第一课、宪法宣传周、综治(平安)宣传月、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反校园欺凌、校园贷等重点时间、重点内容宣传活动,通过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律师、普法志愿者、法治副校长等持续深入学校采取模拟法庭、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建设、“现身说法”、巡回报告会、巡讲活动等1460场次,开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宣讲,增强校园师生法治观念,营造平安校园法治环境。仙游县在坝下中心小学挂牌运首个关爱未成年人“反校园欺凌”(女童保护)救助保护基地。 城厢区联合多部门通过组织观看防校园欺凌教育视频、致家长一封信、专题法治讲座、赠送法律读本等形式共同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校园欺凌说“不”。
(三)强化载体促实效。打造139个不同形式的法治、德治教育设施,建立不同内容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编印《学法手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篇》、《学法手册--民法典篇》等宣传折页2万份,图文并茂引导青少年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推出《大家说法》电视专题栏目,针对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热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播出“罪错的少年归路”等青少年成长、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内容。利用“法润莆阳”、“法治荔城”、“城厢法治”等微信普法矩阵,开辟“未成人保护”专栏,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
(四)强化管理重帮教。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成立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的未成年矫正小组,量身制定矫正帮教方案,并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监护人签订《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监护责任书》,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加强对未成年刑满释放人员的危险评估和日常管控,定期、不定期进行走访了解,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重大节日、敏感时期管控措施,切实防范刑释未成人重新犯罪。各基层司法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内未成年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个案化教育、心理疏导、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做好服刑在押和强制戒毒人员困难亲属特别是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
二、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全面实施“八五”普法为主线,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工作、媒体公益普法等工作落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循序渐进地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鼓励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法治和心理健康培训教育环境。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培育和创建活动,提升校园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加大宣传,提升意识。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律师等力量,结合各中、小学校实际,发挥法治教育基地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围绕法律基本知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开展主题报告、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线上线下齐发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做好各项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防止不良心理行为后果的发生,做个身心健康的人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对学校、家庭、社会有用的好少年。
(三)掌握动态,及时服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狠抓青少年的预防教育。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做到履行职能助关爱、拓展教育在预防、综合治理促规范、锐意创新求实效,形成了挽救与关爱、预防与矫治交融的工作模式。
衷心感谢贵局对市司法局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领导署名:
联 系 人:岳婷婷
联系电话:2685234,15******375
莆田市司法局
2023年5月23日